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作者:楊澤霖 編 頁數:261 字數:216000
前言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餐桌上的肉食結構的變化,對牛肉產品的需求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來人們餐桌上傳統的牛肉制作方式只有燉牛肉、醬牛肉等,現在食用的方式為了順應人們不同口味和喜好,則按照牛胴體的不同部位而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正是因為這種消費的多樣化,拉動了我國肉牛養殖業的蓬勃發展。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肉牛養殖業就發生了地域性的戰略轉移,由原來集中在牧區養殖出欄肉牛,向農區和農副產品豐富的地區集中飼養與育肥肉牛轉變。這種轉變不論是對養殖戶的脫貧致富還是對我國肉牛發展都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同時,也是肉牛養殖由傳統低效向現代化、規?;?、高效化的根本性轉變的起點。本書主要是根據農村養殖戶的特點,重點介紹了肉牛養殖中的繁殖、飼養管理、配種技術,同時也介紹了常見病和一些??萍膊〉姆乐渭夹g,特別是針對肉牛育肥的一些常用技術專門做了介紹。本書力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內容盡量概括農村養牛所涉及的內容,如飼養、管理、繁殖、秸稈利用、疾病防治等各個生產環節。是肉牛養殖戶、人工授精員、基層獸醫、畜牧獸醫職業院校、大中專學生、教師、科研人員的參考資料。由于編者水平及時間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之處,懇請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本書由農業部全國畜牧總站楊澤霖高級獸醫師主編。本書內容分上下兩篇,上篇包括:肉牛品種及特性,肉牛的飼養管理技術,肉牛育肥技術,飼草飼料調制與利用,秸稈青貯實用技術,肉牛繁殖力及雜交優勢,養殖環境衛生基礎知識,牛場建設與規劃,牛舍的常規消毒,防疫與運輸;下篇包括:牛的傳染病,牛的寄生蟲病,牛的內科病,牛的營養代謝性疾病,牛的常見中毒性疾病,牛的外科病的防治。本書內容豐富全面,文字通俗易懂,科學性可操作性強,適合肉牛養殖場、養牛專業戶、畜牧獸醫工作者閱讀,亦可供相關農業院校師生參考。
書籍目錄
上篇 第一章 肉牛品種及特性 第一節 肉牛品種及特征 一、我國主要肉牛品種及特征 二、國外主要肉牛品種及特征 第二節 肉牛的消化特性 一、消化系統 二、特殊的消化生理及消化作用 第二章 肉牛的飼養管理技術 第三章 肉牛育肥技術 第四章 飼草飼料調制與利用 第五章 飼料處理實用技術 第六章 肉牛繁殖力及雜交優勢 第七章 養殖環境衛生基礎知識 第八章 牛場建設與規劃 第九章 牛舍的常規消毒 第十章 防疫與運輸下篇 第十一章 疾病防治技術附錄參考文獻
章節摘錄
插圖:(一)秦川牛 秦川牛因產地在“八百里秦川”的陜西省關中地區而得名。秦川牛屬大型役肉兼用品種,體格高大,肌肉豐滿,骨骼粗壯,體質強健。毛色有紫紅色、紅色、黃色3種,其中以紫紅色和紅色居多,鼻鏡多為肉紅色,少數呈黑色、灰色和黑斑點。角的顏色為肉色。蹄殼紅色居多、少量呈黑色和黑紅色相間的顏色。1.產肉性能 秦川牛在中等飼養條件下,從6月齡開始,飼養325天,到18月齡,平均日增重:公牛700克,母牛550克,閹牛590克。飼料利用率:每千克增重飼料單位(燕麥單位),公牛7.8千克,母牛8.7千克,閹牛9.6千克[注:燕麥飼料單位:1千克中等質量的燕麥在閹牛體內沉積148(150)克脂肪(相當于5913千焦凈能)為標準,與此數相比得到的數,便是該飼料的燕麥單位]。2.繁殖性能 秦川牛母牛一般是常年發情。在中等飼養水平下,母牛初情期為9月齡左右,體重230~240千克,發情周期為21天左右,發情持續期平均為40小時左右,妊娠期為290天左右。一般養殖戶習慣是在母牛2歲時配種,正常條件下,母牛繁殖年齡可到14~15歲,個別達到17~20歲,一般是1年1胎1犢。公牛一般12月齡性成熟,2歲開始配種,正常使用可利用10年。3.適應性能 秦川牛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及山區的氣候條件下不能很好適應,但在平原、丘陵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下能正常生長發育。4.雜交效果 全國有20多個省、自治區引用秦川牛公牛改良本地黃牛,在體型和產肉量等方面均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二)南陽牛 南陽牛產于河南省南陽地區白河和唐河流域的平原地區。體格高大,肌肉發達,結構緊湊,體質結實,皮薄毛細,行動迅速,耐粗飼、性情溫馴,屬大型役肉兼用品種。毛色有黃色、紅色、草白色3種,多以黃色深淺不等顏色,紅色和草白色較少。
編輯推薦
《肉牛育肥與疾病防治》是由金盾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